中国石油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发展纪实
9月2日,在曹妃甸液化码头附近的海面上,中国石油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下称海上应急中心)“中油应急102船”静静地定锚在那里,为码头油轮装卸油守护。这已是它海上守护的第27天。8月份,海上应急中心共为曹妃甸液化码头装油守护12次,累计装油24万吨。
海上应急中心成立于2006年12月10日,主要负责渤海湾海上及陆上水域等勘探开发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和日常预防工作。成立以来,先后参加处置各类突发事件35次,受到了地方海事部门的多次嘉奖。
打造海上石油应急“铁军”
8月3日,海上应急中心又有两艘小型溢油回收船服役,该中心海上应急能力进一步加强。
海上应急中心是中国石油专业的海上应急救援队伍,作为集团公司应急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业务归口安全环保与节能部,行政上由冀东油田公司管理。成立以来,该中心紧紧围绕建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海上应急救援队伍的总目标,强化队伍准军事化管理,夯实各项工作基础,整体推进应急体系建设,积极完成涉海油田海上作业护航守护和海上突发事件应急抢险任务,为中国石油海上油气的安全生产做出积极贡献。
10年来,该中心按照建设方案,总体实现了溢油、消防、救生能力的建设目标,已具备海上石油勘探开发II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并获得国家船舶污染清除作业单位一级资质。目前在涉海3个油田分别设置了冀东、辽河和大港救援站,整体应急能力能够满足三大涉海油田应急处置需要。拥有“多功能工作船、搜救船、溢油回收船”等各类应急船舶20艘;拥有各式收油设备81台套,收油能力达4267立方米/小时。如今的海上应急中心,再不是8年前那支租用渔船进行应急抢险的队伍了。
多方联动 共织海上应急安全网
今年5月,由海上应急中心承建的安保基金溢油应急能力(二期)建设项目首批大型设备滩涂用小型履带吊已分别送至辽宁大连、海南海口、广西钦州三个沿海应急设备库,一个覆盖国内沿海及主要河流的应急救援网络正逐渐形成。
2014年4月,海上应急中心申请完善溢油应急设备库建设。经立项论证和专家评审,确定在辽宁大连、海南海口及广西钦州建设3个沿海港口溢油应急设备库;在吉林松原、陕西延安、云南保山、甘肃兰州建设4个河流应急设备库。截至目前,以上7个一级应急设备库配备的大部分设备都已送达应急库现场。一个涵盖辽河、大港、冀东3个救援站及大连、海口、钦州、吉林、延安、兰州、保山等7个一级应急设备库网络已经逐渐形成。
在对外方面,十年来,该中心与各地海事部门、各涉海油田及多家外部应急力量积极沟通,逐步建立起了应急联动协作关系。陆续与曹妃甸海事局、营口海事局、天津海上搜救中心、中石化、中海油等单位共同签署了应急联动协作协议,建立起多海域的应急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区域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信息共享。
十年来,该中心每年度坚持参与各海域海事部门组织的溢油、消防、搜救等科目的演习,积极参与区域大型联合演习,相互协作,促进了多个海域海上防污染领域联动力量的提升。今年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消防、溢油、救生、堵漏等各科目的应急演练188次,参加人数达2441。
海上“蓝盾” 有“急”必“应”
8月17日,“中油应急102”船静静地锚泊在曹妃甸液化码头附近的海面上。这是该船执行码头原油装卸守护任务的第七天,共计守护“中海油511”和“长旺洲”两艘油轮装油6船次。
作为保障中国石油海上油气生产的一支应急响应中坚力量,该中心建立了中心级、救援站级、船舶级三级应急管控系统,中心指挥室和三个救援站值班室随时接警,应急人员24小时值班,应急船舶定期巡航、时刻备航,租赁直升机协助应急。同时,完善船舶管理,船舶设备标准化操作、精细化保养,保证应急船舶时刻处于良好状态,一“应”便“响”。
2008年,青岛奥帆赛海域浒苔入侵,接到上级指示,该中心经过85天的连续奋战,圆满完成了青岛奥帆赛浒苔应急任务,共动用各类船舶378艘,累计布设围油栏3.12万米,维护围油栏4.97万米。为奥帆赛、残奥帆赛的成功举办做出重要贡献。
2015年11月5日,该中心指挥室接到曹妃甸海事局交管中心通知,曹妃甸三港池有5人遇险,请求前往救援。接警后,该中心迅速成立救援专家组并调派冀东救援站组成救援小组赶赴事故现场展开救援。经过22小时努力,5名被困人员成功脱险,救援行动取得圆满成功,受到了地方海事部门的表彰。
十年来,中石油海上应急中心执行溢油应急任务13次,海上救助任务16次,海上消防任务5次,累计完成装卸油守护超过1000船次;共处置各类突发事件35次,其中响应对外应急抢险21次,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石油“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良好企业形象。
“中心成立十年来,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工作中依旧存在困难和不足,我们要认真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结合集团公司及各涉海油田油气业务发展情况,总结经验,夯实基础,优化管理,全面实现应急能力的稳步提升。”海上应急中心主任李喜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