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微米的微量泄漏油膜也能被探测到
来源:大连日报 时间:2014-02-27
大连海事大学李颖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的科研成果“岸船空基海上油膜探测传感识别技术及应用”是国内外首个完整的海洋溢油立体监控与追踪集成技术产品,在2013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李颖说,目前,我国的海上溢油应急反应能力仍然相当薄弱,应急反应所需的通讯设施、监测和指挥系统设施均满足不了需要,国内外也尚没有一个完整的岸船空基立体监控与追踪集成的技术产品,特别是恶劣环境下溢油信息的获取技术以及油膜厚度信息提取技术,是溢油探测的瓶颈问题,是公认的世界难题。
围绕着海上溢油遥感监测与识别技术,大连海事大学自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建成了海洋污染监测信息化技术创新团队。从天空到海洋、陆地,李颖的科研团队研发的“岸船空基海上油膜探测传感识别系统”包括了机载激光荧光溢油探测、港口紫外荧光非接触式溢油探测、船载雷达溢油监测立体平台系统,可以快速识别海洋溢油的油种,可探测最小油膜厚度为0.3微米。发明探测高度可达700米,整装重量仅为50公斤。科技部和交通运输部组织鉴定,成果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其中机载激光荧光系统的溢油监测和识别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记者了解到,“岸船空基海上油膜探测传感识别技术及应用”的核心技术成果已经应用于大连市政府、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中石化、中海油、中石油等,实现经济效益总额数亿元。特别是在大连“7·16”溢油事故中发挥关键作用,为国家清污领导小组的清污、事故处理及污染评估等提供科技支撑,使我国海上溢油应急反应能力和技术迈上新的台阶,有效保障具有战略意义的石油储运基地国家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