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11•22”事故海上溢油清污纪实
11月22日,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霎那间火红色的冲击波沿着溢油带,无情吞噬着美丽的胶州湾畔。浓浓黑烟给黄岛笼罩出一片愁云惨雾,黑色的原油随着潮汐扩散,威胁着这片繁荣的蓝海……
危难时刻,海事人挺身而出,勇担重任,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动用一切可以调动的人力物力,历经6昼夜的大规模捞油奋战,让覆盖油污的胶州湾水面变回了熟悉的蔚蓝。
快速反应2小时内清污力量集结完毕
“叮铃铃,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什么?中石化黄岛油库一条管线渗漏,泄漏原油通过市政管网排污口进入胶州湾,已布设围油栏。” 11月22日早7点整,青岛海事局黄岛海事处值班员宋林接到油港公司报告后,立即将信息传达给还在上班途中的黄岛海事处处长刘贤昆。
“赶紧安排人员去现场了解情况,我先给青岛海事局指挥(交管)中心汇报,随后就到。”意识到事态严重的刘贤昆立即致电指挥中心主任张晋。指挥中心随即通知青岛港港调部门,要求核实判断漏油进入油港区是否会产生危险,如有危险请疏散船舶,并安排“青港拖5”到丽星码头附近查看漏油情况。
7点40分,黄岛海事处执法人员到达大件码头漏油出海口处,将现场污染情况汇报青岛海事局指挥中心,并联合企业和地方环保加布2道围油栏。接报2小时后,海事巡逻艇“海巡0511”和大型专业清污船“千和105” 携带清污物资到达指定水域做好应急准备。
火海逃生1小时疏离完危险区域内船只
“砰!砰!”10点28分,两声巨响伴随着剧烈的震动,瞬时切断了黄岛海事处的电力、供暖、供水。“不好,出大事了!” 听到爆炸声的刘贤昆,赶紧跑到5楼平台望,发现冒浓烟区正是刚刚去勘测的漏油现场,他一边打电话给青岛海事局指挥(交管)中心和局领导报告情况,一边电话了解现场海事人员安全,并再次赶往出事现场。
“爆炸时,我们正在入海口勘察现场,身后巨大的气浪几乎要把我们掀翻。”刚刚从事发地赶回来的青岛海事局监管二处的李红星处长、洪辉和黄岛海事处奉命留守现场的刘延海和祝天虎惊魂甫定,向大家讲述现场情况。据李红星目测确定,不是油罐爆炸而是出海口管道爆燃,因为现场火势凶猛,建议尽快疏散油船。
“离事发地不到一海里的油港码头还停靠着的6艘油轮,其中2艘是30万吨级超级油轮,一旦发生连锁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青岛海事局指挥(交管)中心副主任隋国友听到爆炸声,立即联系港调和引航部门疏散危险区域商船。
10点30分,卢清军所在的“海巡0511”接到指挥中心指令,便全速开往爆燃点附近的丽星码头外围海域。“我们在海上闻到了浓烈的油气味,整个天都黑了,几十米高的火苗在浓烟中乱窜,看不清是哪爆炸了。”卢清军一边向指挥中心汇报情况,一边用扩音器疏散附近无关船舶,在爆燃发生后的20分钟内就紧急疏散了所有渔船。
中午12点,6艘油轮在指挥(交管)中心的协调下一个小时之内全部安全疏散至锚地,同时,中心调动的10余艘消拖两用轮已在现场协助灭火,山东海事局以及北海海巡执法总队的“海巡11”、“海巡0512”等四艘巡逻艇和专业清污船舶在密切监测油污带变化,专业救助船“北海救112”和6家清污船在油港附近待命,更多的清污力量也在赶赴途中……
主动作为积极配合青岛市应急需求
事故发生后,山东海事局局长袁宗祥、副局长张杰平和王海宇等及时赶到现场指挥、指导清污行动,并明确了“清污染、保安全、保畅通、保生产”的工作方针,并迅速成立了山东海事局海上溢油应急指挥部,要求烟台溢油应急技术中心的专家和清污物资立即支援海上清污行动。
“如有需要请及时联系我们。”为了让现场的待命力量更好发挥作用,青岛海事局指挥(交管)中心按照袁宗祥局长指示,将山东海事局和青岛海事局全力配合海上应急的情况报告给市应急办。
青岛海事局局长丛培宁在闻知事故的第一时间赶赴黄岛,并要求启动应急预案;已经先期赶到黄岛的青岛海事局党委书记邵广宝、副局长李希志随即宣布成立现场应急指挥小组。此刻黄岛地区交通严重受阻,为了尽快找到市应急办开展工作,12点25分,邵广宝、李希志带领黄岛海事处数人步行前往溢油入海口,试图与市应急指挥部联系,由于现场火势仍在持续,几番努力之后,一行人终于在下午1点多找到市应急指挥中心,接受指示成立青岛海上清污领导小组,任命丛培宁为组长,李希志、董海岩任副组长,并成立现场处置组和专家指导组。
位于海事大厦22层青岛海事局指挥中心的会议室里,刚从山东海事局开完协调会的丛培宁传达了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的指示:密切关注事故对海域的污染,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面积,同时注意防止次生灾害。
每天现场所有的数据都聚集到指挥中心,丛培宁等领导都要在这里研究当天的工作情况,并部署第二天的清污工作。这里不仅要作为清污行动的指挥中心,同时向市政府应急处置小组以及局领导传递信息,还要在覆盖海域内指挥船舶有序航行。但是,值班员们始终“忙而不乱”。据统计,自事故发生后至27日的六天时间内,共有约1100艘次船舶进出青岛港,与常态无异。
停水停电停暖清污黄金72小时奋战不间断
李红星和洪辉不记得那天打过多少电话,只记得必须迅速调集物资,保证清污工作正常开展。一包一包的白色消油毡,一条一条的红色围油栏,一桶一桶的消油剂从青岛、烟台溢油应急储备库运到现场,加上环保部门和油管公司运来的,码头上迅速堆满了各种清污设备和物资。
过火后的现场一片狼藉,围油栏烧没了,原本3000平方米的油污扩展到了一万平方米海面,“必须立即重新布设围油栏,加快清污进度。”在海事部门的指挥下,两道更大范围约3000米的围油栏在2个多小时内布设完毕。
随之,清污行动立即展开。岸边,黄岛海事处的工作人员或是指挥或是自己动手,用水桶舀,用吸油毡吸,协助环保部门清理岸线油污。技术组协调来的碧海公司小型木制清污船则在围油栏内清理浮油;远处,围油栏外,“海巡0511”等警戒船在维持着秩序,“海巡0512”在喷洒着消油剂,清污公司的十几艘船在扔抛吸油毡和吸油拖揽;在更远处的小港、大港、前湾海事处的海巡艇和执法人员都在全力清理着飘散到各辖区的油污……
每天现场的清污工作,都是日出而作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23日的清污行动顺利结束,回收油水混合物80吨。天有不测风云:根据预报,24日到26日,大风大雨突袭青岛,室外温度降到了零下3摄氏度。
大风期间,风力稍微减弱,青岛海事局就选择抗风等级较强的5艘较大型清污船、海事巡逻艇出海作业。25日上午,风力太大,海上清污船舶都无法作业,只能待命。“大风将油污带吹得七零八落,少量溢油飘至青岛前海海域,必须尽快回收污油”。看着严峻形势的丛培宁很焦急,不顾大家阻拦,试探着乘坐海巡船出海查看污染情况,由于海上风力实在太大,最后不得不折返,但是“不甘心”的他一下船立马又乘坐汽车沿陆域进行全面巡查。
同时,岸上的清污力量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风太大,无法撑伞,只好穿雨衣,可是,薄薄地一层雨衣哪里经受得住7级大风的侵袭?几个小时之后,在岸线清污的黄岛海事处工作人员们就全身湿透了。“白天淋雨受冻,晚上停电,没有热水澡洗,弟兄们真的很辛苦。”
大风大雨虽然为海上清污工作带来了阻力,却为岸边清污带来了绝佳机会。“北风正好把跑出围油栏的油污都吹回到岸边,大炼油大件码头西北边的死角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集油区,集起的油厚得像沥青,这正是收油的最好时机。”刘贤昆指挥现场的清污公司,在岸边用绳索将三台吸油机放到油污密集区作业,仅2天时间内,就回收以油为主的油水混合物60吨,为早日结束清污工作发挥了关键作业。
在海事部门专业力量的指挥下,各种力量持续作战,据初步统计,截至12月4日16时,山东海事局及青岛海事局协调270余艘次清污船,布设围油栏约10000米,使用吸油拖缆约9000米,抛投吸油毡约46吨,出动清污人员4260余人次,全力奋战,回收油水垃圾(吸油毡、吸油拖缆)260余吨,油水混合物约112吨。11月27日,巡逻船未发现海上油污,表明海上油污基本得到清除。在经过严格自检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安全措施,排除可能的安全隐患之后,黄岛油港区的两座30万吨级、一座25万吨级码头也于25日中午靠泊停船。海上清污行动未对港口生产产生明显影响。
在刘贤昆看来,这次清污行动是一次难能可贵的经验。“清污任务的圆满完成,离不开各级领导的科学决策,离不开海事系统的政令畅通,离不开多年来海上污染应急专业力量的持续建设。但是船舶污染处理快,涉及人员少、范围小,而陆源污染则涉及环保局、地方政府等各个层面,如何更好地与他们协作还需磨合,后期的清污效果评估和经验的总结会陆续开展。”
因为事故造成胶州湾西岸、南岸部分潮间带陆域滩涂、岸壁、礁石、护坡结构物等附上油污,如果不及时清除,污油随着潮汐涨落入海,会导致海上再次污染。“因此,我们将是最后一支结束工作的海事力量。”刘贤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