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交通运输部:截至10月底在我国已成功搜救海上遇险人员超1.1万人
来源:封面新闻    时间:
2019年长江干线水上联合搜救演习专题新闻发布会11月13日在重庆举行 摄影 封面新闻记者 滕瑾
      11月13日从交通运输部了解到,截至10月底,共组织协调搜救行动1538次,协调派出各类搜救船舶7627艘次、协调飞机282架次,在我国搜救责任区成功搜救遇险人员11773人,搜救成功率达到96.5%。
      交通运输部11月13日在重庆召开“长江干线水上联合搜救演习”专题新闻发布会。该部政策研究室副巡视员李占川在发布会上介绍说,10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水上搜救工作的通知》,从健全水上搜救体制、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注重内河水上搜救协同、加强信息资源共享等十方面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水上搜救工作发展、增强水上搜救整体能力提供了有效参考与有力保障。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卓立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交通运输部配备救助打捞船舶192艘、专业救助直升机20架,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及海上运输情况,及时调整专业救助待命点。此外,交通运输系统饱和潜水成套技术从无到有、由浅入深,具备完成水下300米深度各种复杂作业能力。沉船打捞综合能力已达300米以浅,整体打捞吨位达到8万吨以上。海上溢油应急清除、回收、水下抽油技术能力持续提升,一次溢油综合清除回收能力单船达到3000吨,水下抽油作业深度达到300米。
      交通运输部海事系统建成了百米级大型船、40-60米级中型船、20米级小型船组成的海事船艇构架体系。目前已配备各类船艇1800余艘。农业农村部、武警部队、海军等单位也逐步加大了船舶和搜救装备的配备力度。商船、渔船活动范围遍布沿海各海区及各远洋主要航线,在海上搜救工作中发挥着“及时救助作用”。
      此外,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还建立了国家海上突发事件咨询专家组,推进了北斗导航系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系统)、船舶远程识别和跟踪系统(LRIT系统)、海上漂移模型、手机定位等技术在海上搜救中的充分运用。
      卓立表示,未来将推动落实海上搜救和溢油应急相关规划,不断拓展空间布局,推动建设高水平的综合救助基地,加强技术创新,推广先进设备,加强海上搜救应急关键技术研发和高端装备建设,推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在海上搜救中的应用,提升海上应急指挥调度、科学处置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