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中国石油提升溢油应急处置能力 覆盖全国的水陆立体应急体系初步形成
来源:中国石油网新闻中心    时间:2017-01-05

1月2日,中国石油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冀东站员工白慧忠,在应急库中对小型溢油回收船等设备设施进行月检。目前,大连库、钦州库、吉林油田库、西南管道库等部分设备物资已完成验收工作,中国石油覆盖全国的溢油应急体系初步形成。

为进一步提高中国石油溢油应急处置能力,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组织专家多次讨论和调研,最终决定在沿海港口建设3个应急设备库,在陆源河流建设4个设备库。截至目前,中国石油已在大连、南方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及钦州(广西石化)建设3个沿海港口应急设备库,在吉林油田、长庆油田、兰州石化及西南管道建设4个陆源河流应急设备库,配备小型溢油回收船舶、高低黏度收油机、围油栏及其他辅助设备。

经过10年发展,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针对中国石油海上勘探开发海域特点,建造购置了能够满足深海、浅海、港湾等不同环境的18艘专业应急船舶,8辆滩涂两栖车和多艘河流作业艇、冲锋舟,配备了一批先进的溢油应急设备,其中溢油回收装备66台、溢油应急配套装备80台(套)、水陆两栖溢油回收车8辆、消防装备和物资400件(套)、救生装备及物资474件(套),能够满足紧急突发事故需求。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围绕“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总目标,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转变工作方式方法,精心谋划训练工作,不断提高队员应急抢险实战能力。围绕基础科目、港岸训练、海上实际操作训练、综合课题训练4个方面,这个中心实现培训标准化,并从熟练性向实用性和技术性培训转变,坚持“把训练当成演练,把演练当成实战”。截至2016年,这个中心累计完成各项培训233次,累计参加人数1100人次。

为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准确调集应急设备,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对应急设备储存模式进行探索和改进,形成河流、岸滩及近海溢油应急3种模块化集装储备模式,即针对某一特定事故,将其所需全部设备和附属工具模块化,整体集装存储、整体吊装运输。应急设备模块化管理,能够加快应急响应速度,避免设备及配件丢失,高效应对多种溢油事故。应急设备模块化管理在大连金州“6·30”应急事故中得到验证,并在冀东油田青龙河及朔河敏感河段进行了实际应用。

海上搜救需要多单位、多部门联动。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与天津市海上搜救中心、曹妃甸海事处、营口海事局、鲅鱼圈区海洋与渔业局分别签署“海空立体巡航联动机制合作协议”,还与多家企业签订溢油应急战略联盟协议,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逐步形成保障有力、协调有序、快速反应的应急救援体系。截至目前,这个中心累计与政府部门开展海上联合演习32次。

演练即实战。自成立以来,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积极响应应急求援,累计完成应急响应与处置39次,完成曹妃甸港海域遇险人员救助等海上搜救、救助任务18次,完成失火渔船救助、清除巷道障碍等海上消防任务5次,完成青岛奥帆赛浒苔清理1次,充分展示了中国石油的良好形象。

覆盖全国的溢油应急体系全面建成后,能够进一步强化集团公司海上溢油处理能力,为安全清洁生产保驾护航。